English

披荆斩棘之行始于“上海大众”足下

2000-03-02 来源:光明日报 张贻复 胡志伟 我有话说

(一)

成立于1985年的中德合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走过了整整15年里程,以豪迈的姿态跨入21世纪。

从此,她将加入参与世界汽车竞争的行列。这是又一披荆斩棘里程的开始,是“上海大众”新的转折点与里程碑。

这家公司是中国汽车工业最早引进、吸收和消化世界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的企业。其特征是:从初期单纯地以引进生产技术和移植产品为主,很快转变为吸收、消化世界先进技术为主,并与发达国家联合开发新产品,在国外已有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进行补充、转化与创新。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从原凤凰牌、上海牌轿车制造中的“敲敲打打、闭门造车”,一步跨越了数十年乃至更长一些时间,追赶上世界先进的汽车制造步伐,制造出体现当代先进技术水平的中级轿车。我国汽车工业步入以“新技术时代”为特征的成熟期。

她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水平的整车生产厂与现代生产装备与工艺。大约为期5年一次的以技术改造为中心的创新工程,从1985年起至1999年,连续进行三期,加上其他配套工程,投资约百亿元。包括汽车一厂、二厂、三厂与高科技发动机厂在内的现代设施,使其获得惊人的发展。从年产1700辆轿车发展到目前年产25万辆,从单一的桑塔纳普通型发展到两大系列11个品牌。这是该企业将利润不断投入到发展事业中,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结果。从1985年至1993年,中德双方没有从“上海大众”取走一分红利。她成为我国汽车工业中唯一不靠国家一分钱投资的企业。

如果说,这些是“上海大众”得以腾飞的雄翅,那么,其自主开发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她得以直冲云霄的龙头。于1995年与1997年相继推出的桑塔纳2000型和改进后的“时代超人”,为其今后开发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更为今天推出第三代桑塔纳轿车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每一、二年推出一新车型。开发新车型“马拉松”一幕已宣告结束。

这是一条成功之路。

“上海大众”的成功,推动了上海乃至全国汽车工业的拓展步伐,延伸到全国21个省市、10多个行业的近千家工厂,在国产化共同体内,建立起完善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

而今,她已发展成为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好的合资企业。目前她的年销售额近300亿元;累计销售145万辆轿车;为国家创造利税逾500亿元,超过了1955年至1985年国家用于汽车工业总投资的4.5倍。

(二)

2000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大地。随着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中国跨入WTO这一世界贸易组织的门槛真正接近了。我国汽车工业面对的形势将是:从国内封闭市场转变为全球开放市场。在缺少竞争的年代下汽车产品供不应求的格局将一去不复返,单一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或者说以不变的产品来满足社会需求的格局也将一去不复返,在政府保护下享受高额利润的格局更将一去不复返。进口汽车必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将在2006年将80—100%的进口汽车关税降至25%,再就汽车制造质量与价格水准等而言,我国与国外汽车工业及其市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切切实实地迎接挑战,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创造新经验,乃大势所趋。

当前,“上海大众”献给WTO的最好“礼物”就是即将于今年4月批量上市的上海第三代桑塔纳(passat)。我国轿车市场从此诞生了一个中高级轿车的新的竞争者。其原型是“德国大众”的帕萨特轿车,在该“大众”公司的车系中属最高级别的车种。从1977年诞生至今,历经五代。第五代帕萨特于前年、去年相继获得德国中级轿车大奖和美国最佳家庭轿车称号。上海第三代桑塔纳(passat)是“上海大众”根据中国用户对轿车的审美情趣和使用要求,与“德国大众”联合设计而成。与原车型相比,它作了诸多改进,足可代表当今世界中级轿车的先进科技水平。

中国帕萨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1世纪的先导产品。它令人赏心悦目的大流线外形,既颇具跑车风格,又不失雍容稳重之态。它成功地将欧式的典雅与东方的妩媚融合在一起。它装备有自动变速器。其车身加长100毫米,后座乘员的乘坐空间比原车大。它的风阻系数仅为0.28,每百公里油耗仅为5.8升,最高时速可达206公里。德国汽车专家称:“最好的帕萨特在中国。”据“上海大众”总经理洪积明介绍,上海第三代桑塔纳胜利下线不仅提升了“上海大众”对国内轿车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而且也增强了我们迎接WTO挑战的信心。

他同时指出,这一事实表明,“上海大众”在形成独立自主的开发能力上有了重大突破。是的,人们只要看一看该车型的生产基地——汽车三厂,对此便更为信服。它占地面积39.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是一座透明的立体化现代化工厂。整个工厂设计以体现质量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它采用了大量与国际先进汽车制造厂同步的设备和技术。如广泛采用机器人、激光焊接技术、自动给料冲压、模块装配、计算机控制等先进工艺与技术,代表着未来高科技运作技能的新趋势。“德国大众”董事长皮耶希把这个厂看作是自己在海外的样板厂,认为该“世界级工厂”制造出的是“世界级产品”。确实,该产品的科技含量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标志着“上海大众”的制造工艺与管理水准正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其实,为了迎接WTO挑战,“上海大众”已经在两年前就开发做自我开始的充分准备。耗资近10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轿车专用试车场和技术开发中心,可以进行开发世界最先进的轿车所需要的所有实验。出于精心培育“上海大众”21世纪设计开发技术力量之需要,他们已连续五年招收大量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技精英。前些年曾选派40多名青年科技精英去“德国大众”技术开发部门接受开发设计的培训,现在他们中已有部分人进入“德国大众”设计核心部门工作。他们回国后将率先成为“上海大众”新世纪设计开发先行者。

又有消息说,根据“上海大众”规划的“生产一代,设计一代,规划一代”的目标,一款最新颖的经济型轿车将在明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上亮相,并在一二十年内生产并投放市场。据透露,此车系10万元左右的家庭轿车,将顺应私人购车急剧增长的趋势。有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个计算。一辆外国产的1.5万美元的轿车,即使按5年后关税降到30%,该车的进口成本仍为19.9万元人民币,而国内私家车用户的主要消费需要是15万元以下乃至10万元以下,可见进口车的优势不会很快明显,一时难以吊起消费者的胃口。“上海大众”抓住时机,奋起迎战,令全公司员工为之受到鼓舞。

(三)

我汽车市场既是即将出现的全球开放市场,必将出现许多新情况。此时此刻汽车工业战线上的人们思想空前活跃,议论纷纷。那末,“上海大众”又是怎样思考,或动作的呢?

1999年国际汽车工业十大新闻中的头号新闻为全球九大汽车霸主结盟,即九家大汽车生产公司宣布成立新的贸易联合会。日益发展中的汽车工业全球一体化,由此可见一斑。有人说,为使我国汽车工业融入全球一体化,可以将国外先进轿车的车型及其部件在我国汽车厂实行总装,再通过世界贸易渠道行销全球,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上海大众”看来,此举并非不可能,但必须以继续强化自主开发能力为前提。“上海大众”将在适当时候实行产品制造的“梯坡转移”,将普通型老产品转移到其他厂去制造,以腾出空间开发制造新品,同时也为自己融入全球一体化创造条件。

我国加入WTO以后,如何看待汽车工业的“全球采购”与国产化的关系,将成为另一个崭新课题。“上海大众”持这样的看法:在全球范围内采购价廉质优的配套件是国外汽车厂通常的做法。“货比三家”,其标准是质量、价格、服务和技术。这些要求同样适合国产化共同体,以跟上全球化的步伐,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竞争才会有进步。“上海大众”引以为自豪的是,他们采用的部分配件已进入“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及其他国外汽车公司的配套体系及采购网络了。这一事实恰好与“上海大众”上述看法相吻合。所以,他们自豪地说:“在‘全球采购’面前,我们的零部件企业也将成为外国汽车厂商所采购的对象!”

确实,目前上海一些零部件企业已具备了与国外汽车配套的能力,从引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来看都不逊色于国外先进企业。但是,从总体看,我国零部件企业尚存有弱势,即没有上规模。某些劣势企业将被淘汰。作为共同体一家人,“上海大众”决意在上汽集团主持下,协助上海各配套厂进行资产重组,把小而全的分散企业适当集中,并将“零星供应”转变为“模块供应”和系统供货,以大大增强这些企业的实力,降低生产成本,与外来竞争抗衡。

“我们没有理由惧怕进入WTO。我们绝不要担心加入WTO后我们的零部件企业就会垮了。”

“纺织工业的昨天,不会成为汽车工业的明天。”

这就是“上海大众”的精神力量!

“德国大众”董事长皮耶希曾预言:“在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中,有两类汽车工业企业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大象’(世界性特大型企业),二是‘跳蚤’(精英特色小企业)。”但愿“上海大众”在披荆斩棘的行程中打破“围墙”,走出上海,强强联合,发展自己,成为另一类成功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